24小时咨询电话:15084970956
新闻动态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新闻动态
早期的人工挖井
作者: 来源: 时间:2014年06月11日 字体:[] 留言
  井的位置是凭人们不成熟的经验,在相对潮湿低洼的地方确定。开始时两三个人,当挖得较深时,参加的人就多起来,这时地面、井下都有人。井下的人用铁锹把井泥铲到一块长方形的白布上,两人面对面双手拽紧布的四角,将放上井泥的布往下沉一下,再用力往上一拋,井泥就被拋到了地面,地面上的人再将其铲到离井口稍远的地方。用此方法“运”泥速度很快,一大堆井泥没多长时间就会被“运”到地面。

  如果井深到了六七米以上,抛泥就相当吃力了,这时人们用布包井泥,再用辘轳将其吊上去。井深三四米时,井里就有渗水,这时挖井就较为困难了。此时要不停地将井里水弄干净,否则井下的人没法挖掘。人们用水桶将井水吊到地面。后来有了柴油发动机作动力的抽水机抽水,就省劲多了。

  尽管没有硬指标,大家还是比较卖力,井下人更加辛劳,脚上穿的是生产队买的雨鞋,身上的衣服是大家自备的“工作服”,不多时就浑身皆泥。

  井打好后,工人到山上开采石头,用马车拉回来甃井—用石头沿井的内壁从井底到井口砌一圈护井石壁。甃井的是身强力壮有技术有经验的人,水井大了要几位人员同时劳作。甃井底的石壁时要将井水抽干,石井壁有了一定高度时,即使有水也没有关系了。人们将石头吊到井里,井里人有时将石头用锤子敲打成符合需要的形状和尺寸,再将石头挪来挪去直到放到恰当的位置上。经过巧妙合理施工,完工后的石头井壁口小底大,不但好看也十分结实,有的使用几百年都不出问题,现在人们还在使用。

  水井用久了,井底会产生淤泥,同时地面也有东西掉到井里将泉眼堵了,此时人们将井里的水弄干后,沿石头井壁的缝隙攀登下去清理井里的杂物。

  人工打的井都不深,也就七八米深。20世纪70年代后期,不少人在自己的院子里打井,大多只四五米深,一家人自用,足够。
分享到: